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開心老友海峽兩岸行之[小金門探秘]


羅厝漁港




一上岸就捐山窿-四維坑道

第三日(31)一早,
我地響水頭碼頭乘渡輪往小金門九宮碼頭,
響九宮坑道走進小金門腹地....




水頭碼頭









攪乜鬼
九宮碼頭












小金門地標





四維坑道





























羅厝漁港










勝利門地標

鐵漢堡































勇士堡出
貓公石濱海




紅土溝三營區





湖井頭戰史館




















































 * 烈嶼鄉/小金門 *

1 則留言:

  1. [八二三砲戰]
    (大陸稱金門砲戰,香港稱金門八二三砲戰),
    又稱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是指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
    發生於金門及其週邊的一場戰役。
    國共雙方以隔海砲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砲戰。

    砲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中華民國國軍隨後開始反擊。
    砲戰初期,解放軍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封鎖海運線,以圖圍困金門。
    在砲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解放軍對大、小金門實施濫射,短短四十四天即發射四十七萬餘發砲彈,
    當時小金門幾乎被轟得到處斷垣殘壁慘不忍睹。
    在首波砲擊中,更造成駐軍慘重傷亡,
    包括章傑、趙家驤及吉星文等三位副司令官不幸殉職;
    正在金門視導的國防部長俞大維亦帶傷坐鎮指揮,
    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砲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等的補運單位。
    砲戰期間,雙方海軍艦挺和空軍也多次戰鬥。
    10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
    至此,中華民國成功守衛金門。
    經過四十多天的激烈砲戰,共軍始終無法撼動金門,
    十月六日,共軍首度宣布「停火」七日;在後繼無力下,二十五日又宣布「單打雙不打」;
    終在國軍官兵士氣高昂的抗敵意志下,一籌莫展、逐漸轉為沉寂。
    在烈嶼全體軍民共同奮戰之下,終獲得最後勝利。
    金門砲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至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