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西高山-494三佰六十度


西高山-494


今日
響HKU上落....仲食埋下午茶添, 
大學嘅大家樂益學子,我地都有著數,
抵食夾大件!!

 20.04.2017 (四)
 10:30hrs 香港大學站A2出口集合
上西半山...
 原稿行程 : 
香港大學站
 >周亦卿樓 /綜合大樓/黃克競樓/許愛周樓/邵逸夫樓/研究生樓 
>大學道
 >旭龢道
 >克頓道向右轉 走樓梯/旭龢消防局 
>朝龍虎山健身徑前進 
>松林廢堡 
>夏力道/港島徑[I]段 
>上西高山-494 
>爐峰自然步道/港島徑凉亭 
>老襯亭/凌霄閣 >舊山頂道 >中環.... 

今日,
趁復活節假期,我也復活了.... 
走轉西高山! 
因雨霧阻
行程變,
棄老襯亭/凌霄閣,
原路
往返大學站! 

[香港大學本部]







大學站A2出口,原來A1喺路面,而A2則在上面
大學站A2出口
邵逸夫樓
 







柏立基學院






大學道一號巨砲





[跨旭龢道上克頓道朝龍虎山健身徑前進]



旭龢消防局
 




龍虎山健身徑









有緣山中自相見....不信寃家兼路窄!
 






維多利亞城界碑



左方交岔路徑,是經蒲飛路而至....響嗰邊上不太好走!


[龍虎山健身徑右上拾級松林廢堡]







卑路乍灣


遠眺8號幹線青衣一帶
  


遠眺昂船洲一帶


遠眺摩星嶺青洲大小交椅

硫磺海峽













 




















 

























 


[三岔路夏力道/港島徑一段]
10鐘帶氧天梯
 



遠眺飛鵝山一帶


遠眺獅子山一帶





三岔平交亭

三岔口/夏力道盧吉道克頓道



舊日的足跡/仰望西高山-494

港島徑1段007隘口
版後左角處為登山口小徑

 











西高山砲兵觀察所
 



呢班咩人黎架
全程講笑笑到反晒肚
連啲遮都頂你地唔順反埋肚 - 蚊蚊
從港島徑007牌落薄扶林水塘....





 


天雨路滑囘走三岔路口上西高山






香港郊野全接觸登西高山




西高山-494




觀景台/Mount High West西高山




薄扶林水塘











西高山-494



 


香港郊野全接觸







 




舊日的足跡



舊日的足跡









國殤之柱
  


 








歸家路上夕罩魚簍














 * 薄扶林郊野公園 *

6 則留言:

  1. [香港大學]
    簡稱港大(英語: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
    是位於香港島西半山薄扶林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該校成立於1912年殖民地時期,
    並於翌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構。
    成立之初,更是英國在東亞唯一的大學。
    前身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
    該校後來演變成香港大學醫學院,
    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其創校學院。

    回覆刪除
  2. [校園]
    港大校園本部座落
    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道以東、
    般咸道以南、
    列堤頓道和巴丙頓道以西、大學道以北,佔地約16公頃。
    李嘉誠醫學院位於瑪麗醫院對面的沙宣道羅富國教育學院原址。
    牙醫學院位於西營盤的菲臘牙科醫院內。
    另有位於新界的嘉道理農業研究所
    及香港石澳鶴咀的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

    回覆刪除
  3. [本部大樓]
    香港大學建於1910年2月26日,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建築就是本部大樓。
    大樓以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模式的花崗石柱廊所支撐,
    頂部則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
    具有典型西方建築風格。
    本部大樓曾經是文學院的大本營,張愛玲便曾於1939年在這裡的文學院就讀。
    典雅的建築也令本部大樓成為港大學生拍攝畢業照的首選地。
    而陸佑堂是指本部大樓二樓的大禮堂,是大學舉行活動的地方;
    該禮堂見證過不少歷史時刻,
    最為矚目的就是一九二三年剛卸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的孫中山重臨香港,
    應邀在此發表演說,直言香港是孕育他學養和革命思想的地方。
    現今大學每年頒授榮譽學位都在這座禮堂舉行,
    此外亦不時舉辦音樂會和其他文化活動,
    電影《色,戒》便曾在此取景拍攝。

    回覆刪除
  4. [松林炮台]
    (或龍虎山炮台)
    是香港英治期間的一個炮台,位於香港島龍虎山克頓道附近。
    炮台所處的地方海拔達307米,為香港所處位置最高的炮台。
    現時,炮台遺址被闢作松林廢堡(Pinewood Battery)郊遊區,
    並有設有松林廢堡歷史徑(Pinewood Battery Heritage Trail),
    去向遊客介紹松林炮台的歷史。

    回覆刪除
  5. 1898年,英軍建議在那裡興建炮台,
    炮台於1901年開始興建,
    並於1905年落成,最初主要防止法俄兩國侵略香港。
    炮台因位於松林之間,故而得名。

    松林廢堡位於山頂夏力道與克頓道交界,
    眺望南中國海,是抗日時期的戰爭遺跡,
    也是香港保存得較完好的二戰防空設施。

    當年英軍與日軍維持了 18 天的香港保衛戰,
    松林廢堡便是其中一個英軍陣地。
    舊陣地為了避過敵軍耳目,把彈藥庫、指揮部、炮台、觀測台統統隱藏在叢林中。

    現今原來的大炮已經搬走,
    但炮床、指揮台及多座掩蔽體仍然保存得相當完整,
    仔細觀看石牆還能發現不少半世紀前的炮彈痕跡。

    今天的廢堡遺跡已開闢作郊遊區,
    設有歷史解說牌、座椅及健身設施,讓遊客了解歷史之餘,
    亦能在這片綠草如茵的地方上舒展身心。

    回覆刪除
  6. [國殤之柱]
    (丹麥語:Skamstøtten;英語:Pillar of Shame)
    是紀念對人道肆意凌虐的雕塑,
    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製造,共有五座。
    其中最著名的紀念六四事件的一座,是高約7米。
    國殤之柱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
    象徵血腥鎮壓的死傷者,
    基座正面以紅字刻上楷書(簡化字)「六四屠殺」
    和草書「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
    背面也有同樣的英文語句。
    它曾在香港各間大學巡迴展出,
    並在八至十週年的六四燭光晚會擺放於維多利亞公園。
    國殤之柱現永久矗立在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
    背靠香港大學學生會餐廳。
    置於香港的國殤之柱,原本是鐵鏽色,
    自2008年4月30日起,由支聯會和四五行動成員將之漆上橙色,
    用意回應橙色運動。
    國殤之柱共有5座,除香港外,
    另4座分別位於義大利羅馬、墨西哥、巴西、德國柏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