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尋幽探勝穿村石碧圍之登島


好正嘅狗牙...


今日冇串村水口!? 
皆因
烈日暴照煎熬,
另一是
勾留於明眸的水塘山色中...

 26.05.2018 (六) 
九點半東涌站聖安娜餅店東薈城集合. 
大嶼山巴土11A線往石壁水塘,
09:40hrs開車.... 
路線: 
趁水位較低,綑石壁水塘,
走到水塘盡頭的大草坪石碧村遺址, 
尋找昔日木魚山南脊下石碧圍的田野遺跡。 

今次到石壁水塘, 
從水塘東邊太陽能電板起步,
下降水塘畔略作綑邊遊。 
小心翼翼落至塘邊,
綑岸綑岸欣賞水塘山色,
 走到水塘盡頭的大草坪,
探勝石塊砌成的層層梯田遺址,
 和可能是昔日石碧圍村民生活所用的碗塊碎片。
 賞罷遺址,
最後沿溪澗上, 
回走地龍口1966,
踏水務車路上1963,
強行走至羌山道馬路離開。 
 東涌大家樂
T-break

今日築跡-錄自網頁
針山








髻山




搭乘11A/開九點四十分






石壁水塘





石壁水塘大壩









好正嘅西狗牙...











石壁豎井塔



太陽能電板














 












咦?Marvel上身


 






 


石壁水塘引水道涌口
























木魚山南脊下石碧圍湖心島
 










石碧圍湖心島















 


 



 






石碧圍湖心島
 





 










遙眺石碧圍
-待續-
溯溪木魚山南脊下

 * 南大嶼郊野公園 *

1 則留言:

  1. [石壁]
    石壁(英語:Shek Pik)是香港的一個地方,
    位於新界大嶼山西南部,羗山之東南,東灣之北。
    該處昔日原有石壁鄉,沙咀村等。
    然而1960年代,香港政府興建石壁水塘,結果將村落淹沒,
    村民最後獲遷至荃灣楊屋道的石碧新村及石壁附近的大浪灣。
    此外,香港懲教署也在石壁設立石壁監獄。
    當地也有石壁石刻。
    石壁水塘原址為石壁圍、墳貝、崗貝及坑仔等村,
    村民以馮、張、池、黃、徐、曾、何、朱、陳等姓聚居,
    部分姓氏族人在此居住已有四百年歷史,一向以務農為業。

    大嶼山幅員遼闊,梅窩、東涌和大澳都是島上主要的沿海墟市,
    但對石壁四村以及其他鄉村來講都十分遙遠,因此村民必須要耕作以自給自足。
    今日我們在大嶼山見到的水牛、黃牛,他們的祖先就是往日協助農民牟田的牛隻。
    亦因為地大關係,石壁四村共同營辦了一間村校「石碧學校」,供村童就讀。

    石壁的歷史,在50年代開始逆轉。
    當時香港人口
    因難民潮大幅增加,然而食水供應卻經常不足,政府需要四處覓地興建水塘。
    當大欖涌水塘在1957年落成後,香港供水問題依然嚴峻,
    由於石壁谷三面環山,只須一條水壩就可集水,
    殖民地政府於是打算在此興建水塘。

    殖民地政府主意已決,向村民提出兩個方案:
    第一是四村搬去附近的大浪灣村,
    第二是全村搬至當年新發展的荃灣。
    後者是政府興建大欖涌水塘時的做法:
    現在的大欖涌水塘水底
    以往共有兩條村,分別是大欖村和關屋第村,合共33戶,
    1956年政府破天荒以住宅單位換農地,
    請來建築師設計有圍村特色、樓高三層的「大屋圍」,
    圍內既上鋪下居,也有學校和廟宇。

    根據現任石壁新村村長徐天有憶述,
    當年村民學識較低沒反抗,石碧學校的老師也支持約四村搬到市區。
    官員曾經帶村中父老去荃灣大涌(今日愉景新城一帶)視察,
    可是他們不滿意,最終政府決定一如大屋圍般,在填海地興建新村。
    少部分希望繼續務農的村民選擇到大浪灣和梅窩,
    其他大部分人都決定離開石壁上樓居住。

    1960年農曆十月初四,
    270位村民登上油麻地小輪,頭也不回抵達荃灣填海區,
    搬入政府興建之六幢五層高的石碧新村。
    而石壁水塘的工程亦繼續開展,
    1963年石壁水塘啟用,四條鄉村永遠被淹沒在水底。

    -錄自網頁及天行足跡

    回覆刪除